李冶介绍说最近有一份重大技术装备简报,发布在国家发改委网站上,题目是“国内风电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机床工具产业的技术进步”,如实介绍风电行业不同产品的加工需要什么样的装备,机床工具行业有哪些产品能够满足风电行业的需要。
“从能源产业的发展看,下一步能源结构要进行调整。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国家宣布了两个数字,即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而目前还不到8%,并且其中7.4%是水电。”
到2020年,整个的能源需求还要增加,因此必须要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同时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要下降40%~45%。这两大指标是能源行业的两大生命线,这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庄严宣告的。能源行业的发展要围绕这两大指标进行一一分解。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光谱发电和生物智能发电等都要有具体的发展指标。
李冶指出,现在我国数控机床用在风机行业的基本还都是做到1.5MW,个别的做到3MW。但在2年之内,3MW的风机会成为我国基础装备。中国的风电发展和国外不一样,不是分散式的。我国西部地区一测就是1000万kW,所以还要搞“风电三峡”,现在国家规划的“风电三峡”就有6~7个。同时海上风电也要加快发展。现在世界著名风电公司维斯塔斯正在搞115米长的叶片,满足15~20MW的风机使用。我国今年年底要做出5MW的风机,正在设计6、8、10MW的。
李冶说,最近中国一重的设备改造,齐重、齐二、武重等企业可能都去接洽过。新改造的冷加工车间,拥有很多国产高档重型机床。但即使这样,一重的冷加工能力不够,还有等待交货的设备。所以可以说这几年,能源领域对机床装备有大批需求,一重、二重、齐电、东方、哈电等能源企业,很多大型关键部件都要自己生产,都需要高档装备。这些需求会拉动装备业的增长。
他认为在这种机遇下,机床工具行业不能放过任何能够带动产业调整、产品升级的机会。可以借鉴军工的成功经验,把能源企业请来一起进行座谈,请他们讲需求,讲要加工的产品,讲加工技术和要求,进行供需对接,然后确定示范工程和依托单位。另一方面机床工具企业必须马上响应”。他建议能源企业在上项目之前,对于加工技术的问题,要请机床协会的专家来审查,满足需要的就不需要进口。如果一定要进口,也要委托机床协会来帮助选型。
“能源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国产装备,不能依赖进口。我希望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在能源领域里,在能源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过程中,能拉动国产机床工具产品、国产加工设备的技术进步,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机床工具行业再上一个台阶。”李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