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电梯老化重要时期 专家吁财政补贴

  点击数:826  发布时间:2011-07-12 15:40
关键词:电梯
  专家吁政府财政补贴旧电梯更新换代

  据新华社电 质检总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起左右,伤亡40多人,特别是2011年以来电梯事故有上升趋势。

  专家认为,80%以上的电梯事故产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

  电梯换代规定成摆设

  据中国电梯行业协会统计,我国自1980年引进外资开始,电梯生产量从当年的2000多台发展到如今的30多万台,年均增速约20%。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是世界上拥有电梯最多的国家。

  而按电梯平均寿命20年测算,我国已经进入电梯老化的重要时期,大量落后的电梯仍在超期服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市曾经规定过住宅电梯的寿命年限,一栋楼如果是单梯,使用寿命为15年;如是双梯,使用寿命在18年左右,根据实际状况可以适当延长。

  北京市电梯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彭金声说:“当时是3年左右有一次中修,5至6年有一次大修,15或18年要更换电梯,现在这个规定已经很少有人遵守……电梯事故的发生,80%以上还是产生在维保环节,也就是后续的检修保养不到位,这与特种设备的检测、维修、更新等操作规程不规范有关。”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建昌认为,政府应全面启动调查研究、制定旧的商住楼电梯的更新换代政策,监督旧的商住楼、商厦对老旧电梯进行更换,资金由政府适当从财政上补贴一部分,其余由各业主和使用单位、管理处共同出资。

  事故频发暴露四大问题

  事故频发背后还暴露出四大深层次问题。

  一是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严,采购环节极力压低价格。彭金声说,目前国内生产的电梯大部分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电梯行业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产能过剩。一些厂商出了所谓“经济型”电梯,这些经济型电梯与正常的电梯相比,有些功能就被减掉了,隐患也必然增加了。

  二是维保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现在很多电梯的业主都通过第三方维保商对电梯进行维保,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三是监管落后。目前检测机构对地铁进行检测,参照的是2002年实施的《电梯监督检验规程》,这一规程已有近10年历史,有些新的安全隐患出现在检验规程之外。

  四是标准针对性不强。我国电梯制造参照欧盟标准,但欧洲的电梯使用频率、客流量和中国有很大差距。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