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应发展机器人产业 实现机器人群侦察巡逻

  点击数:742  发布时间:2011-12-14 10:19
关键词:机器人

机器人是集成了控制论、机械电子、精密制造、计算机(软硬件)、通信导航、高技术材料和仿生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们解决危险的、高精度的、重复等方面的工作,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自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德国、日本及韩国先后开始研制机器人,现如今已在汽车、电子和电器、物流与仓储等行业大量使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已经20多年,但大部分产品仍依赖进口。

我国机器人产业既面临巨大市场需求的机遇,也面临来自国外机器人企业包围的挑战。机器人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中航工业加快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生产,是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的主要途径。

中航工业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必要性

第一,发展机器人产业符合推进中航工业产业战略布局。为实施“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中航工业必须在保证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交付任务的同时,加快非航空民品产业发展,树立“航空产品”和“非航空产品”两大产业支柱。机器人作为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完全可能带动整个航空工业民用产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中航工业整体实力的提高。

第二,发展机器人产业适应国防军事的迫切需求。在未来的战场上,“无人化、智能化”作战是未来军事发展的方向,大量采用军用机器人将是一种趋势。多机器人系统将有助于实现机器人群真正实现群体间自主协调作战,实现自主大规模的侦察巡逻、抢险救灾和复杂场景的服务等任务。这是非航空产品介入军品领域,实现保军目标的新的“诠释”。中航工业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提供高技术的军工装备,巩固国防力量。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正是顺应国防军事和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迫切需求。

第三,中航工业有必要打造新兴战略性产业中独有的特色产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中航工业的相关产业如机械、电子、传感器、通信等产业有着密切的上下游关系,中航工业发展机器人产业可以通过产业发展、产业链的延伸,不断拓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能起到优化行业内部经济和技术资源的“杠杆”作用。

中航工业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可行性

机器人作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IT综合技术的延伸,是集计算机、自动控制、先进制造、机构学、人工智能、微电子学、光学、通讯技术、传感技术、仿生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综合、集成的典范,必将成为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最重要方向。中航工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恰恰集合了发展机器人的相关技术,在精密加工制造、微小电机、电子通信、自主导航、计算机软件、姿态定位、传感器电源等方面已拥有一大批成熟的产品,为顺利开展机器人项目提供了技术保障。

机器人产业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更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科研、生产投入。同时,快速产业化需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扩张性的整合,并购、重组上下游企业,无疑也是需要雄厚资本的支持。中航工业作为成熟的国家支柱产业企业,资本实力相对较雄厚,为机器人产业化提供了资本支持。

机器人产业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一大批高端科研、生产、管理人才。中航工业60多年的产业发展历程已经在相关学科领域汇集了一大批顶尖人才和实用人才,这就为发展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有利的人才保障。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