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钢经验看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下)

  点击数:1387  发布时间:2003-12-18 10:35
关键词:冶金


上一篇我们谈到“新木桶”理论的纵向职能、横向流程,下面就来谈谈纵横交错的组织结构。

  5、关于组织的持续创新

  企业信息化优化职能,重组流程,目标是为了什么?沃顿商学院的一位教授问张瑞敏:“海尔搞市场链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张瑞敏解释:“流程再造就是扁平化,就是使每个人成为一个SBU(策略事业单位,即自主创新的主体)。我认为目标就是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SBU,也就是说都成为一个策略事业单位。”沃顿的教授也认为,如果一个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SBU,成为创新的主体,那么这个企业,将无往而不胜。对于这一点,许多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企业,却并不清楚。宝钢信息化同样把持续创新,摆在了突出的目标位置上。这一点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纵横交互的信息系统持续改进、发展,是宝钢信息化建设的第三维视角。

  宝钢经验五:无论控制系统还是管理系统,每个系统都有从设计、建设(开发)、运行(维护、管理),到改造(发展)这样一个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机制。任何系统如果只有建设没有维护,或只有建设没有发展,就很难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无法保证具有先进性。

  宝钢始终坚持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同步,管理信息系统要能够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的不断发展。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开发)、运行(维护、管理)、改造(发展)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宝钢依自身情况,确立了相应的管理原则和运作体系。

  信息系统的设计管理:坚持业务主导的原则,服从企业的发展要求;技术选型以成熟、稳定、经济为主;合理设定系统目标;大量采用国家、行业标准以及企业的工厂设计规范;信息化建设规划作为企业创新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三年修订一次,一次规划六年,同步纳入公司的技术改造和科研发展规划,做到统一管理和资金保障。

  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确保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持续发展能力;抓好代码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确保企业管理思想的有效贯彻;以业务部门为主导,全程负责开发,把具体设计和编程进行外包管理,确保系统上线运行。

  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按照公司的信息系统授权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修改、优化等管理制度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同时,密切注意系统运行负荷,跟踪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状况,为系统改造做好准备。

  信息系统的改造管理:系统改造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能产生新的信息孤岛。另外,新系统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包括管理业务优化),以保证系统的运行寿命和运行成本。通过改造不断消除企业管理的薄弱点,推进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

  多年的实践使宝钢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宝钢重点抓好企业的业务发展规划和信息化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宝信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服务等技术力量,实施IT业务外包管理模式。

  如果把职能比作木桶的木板,把加强和优化管理职能比作纵向加强木桶;把流程比作木桶的横箍,把理顺流程比作横向加强木桶,系统持续创新,就好比向木桶中不断添加活水。光有好的职能和流程,不能为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服务,就成了为手段而忘记目的,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了。

  许多企业并非不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但问题是无法把创新体制化。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活生生的个人可以创新,但无法让组织象一个有机生命体那样充满创造活力。在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被软件系统捆住手脚,不是由人来决定业务系统如何改进,而是业务系统被软件系统固定死了,无法随业务发展需要改进。

  宝钢有一个很好的做法,就是设立系统创新部,从组织上保证持续创新。系统创新部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业务进行持续改进。对企业信息化来说,唯一不变的,只有变本身。系统创新部,就是管“变”本身的部门。系统创新部将信息技术问题,置于业务管理问题之下;将业务问题置于系统持续改进的要求之下解决。整个系统建设结合公司的企业系统创新工程,正在不断推进供应链决策优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信息门户网站等。

  宝钢的信息技术部门,不是直接去做技术,技术是外包给宝信和东方钢铁两家技术公司的。宝钢信息技术人员的工作是把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翻译”成技术需求给这些外包公司听,有效解决了企业面对IT公司,说不清自己需要什么的问题。宝钢的理念是,技术可以外包,灵魂不能外包。意思是业务需求是灵魂,不能由外包的技术公司决定,必须由自己提出。目前,许多IT公司埋怨用户“水平低”,说不清自己的业务需求是什么,这里边有IT公司自身的问题,但从宝钢经验看,更多还确实是企业信息化部门自身的问题。企业信息化部门不懂业务,不能把本公司的业务需求转化成技术语言,讲给外包公司听,怎么能指望万金油式的IT公司理解非常专门的行业问题呢?正是由于宝钢的信息化部门讲得清自己的业务和技术需求,与外包IT公司的合作才如鱼得水。

  讲清业务需求,只是基本的要求。更难的是对系统进行持续的创新和改进。宝钢通过供应链决策优化支持系统,应用模型技术、专家系统、数据仓库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供应链优化决策支持,支持企业的用户响应、营销规划、物流规划、战略设计以及各流程的业务运作优化。通过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对客户进行差异化分析和个性化管理,实施“一对一营销”,满足客户需求,体现“客户关怀”和“客户体验”的理念。通过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进行供应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对供应商的动态评价,实现企业大宗物资的战略采购等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效果。

  举例来说,数据仓库系统上线后,根据当前合同结构和实际使用状况进行专题分析和跟踪,大幅度减少了过渡材和烫辊材的订货量,改订高附加值产品,2003年上半年取得直接经济效益数百万元。又如,通过数据仓库优化合同生产组织,生产管理者强化了对热轧回炉坯发生量、热轧梯形坯的切损量、产品返修的管理,根据数据仓库提供的信息,进行要因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跟踪落实,取得了良好绩效,2002年降本增效达上千万元。

  再如,通过全面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对配矿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寻求到配矿方案中“足够优”的答案,形成了基于宝钢内外环境的配矿系统。该配矿系统开发成功后,成为公司矿石采购决策的有力的支持工具,累计为公司创效益5000多万元。

  宝钢成功搞活国有大型企业的实践证明,系统的持续创新,可以将信息化激发出的职能优化和流程再造潜力,有效聚焦在企业效益这个中心上来,是企业信息化的点睛之笔。

  企业信息化的两个政策导向问题

  6、处理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的矛盾

  宝钢经验六:以我为主,使用国产软件,降低系统开发成本。在实施过程中,其应用功能的软件以自己的技术力量为主开发;在系统发展到进入决策支持(DS)领域而需要数学模型或决策模型时,可适当借助外援。

  依宝钢多年的实践经验看,整套购入完整的管理软件来改造一个已存在多年的活生生的大型企业并不可取。宝钢立足于多年的管理经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当代信息技术,在已有的系统构架上,从务实的角度出发,合理设定目标,开发和完善宝钢自己的冶金ERP系统。

  “宝钢产、销、研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立项初期,曾向新日铁ENICOM询价,报价为1亿美元。如果以本系统的规模询价,报价估计将是3-4亿美元。如果按3亿美元计算,扣除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系统技术支持服务费用约3千万美元,以8.3汇率计算,可节约项目投资约22.41亿元(人民币)。 宝钢最终决定自主开发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该项目开发周期约4年,投入开发人员约150人,开发人员四年的工资福利支出约为3000万元。扣除本项,可节约项目投资人民币约22亿元。

  在宝钢参观时,我们惊奇地看到,管理如此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系统软件仍是DOS界面,许多计算机显示器样式老得认不出来,还在使用。一切井井有条,并无障碍之处。宝钢人说,用自己开发的国产软件,省钱倒在其次,关键是自己的鞋最合自己的脚。宝钢这么大企业,不是买不起国外著名的ERP软件,而是觉得不好用,与自己的业务总是隔着一层。

  国内的企业搞信息化,用国产软件,看来好处不光是省钱,更重要的是贴近实际应用。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管理软件,促进国产软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技术应用,不光涉及企业自身利益,而且涉及中国企业信息化道路怎么走的问题。

  7、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信息化龙头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管理问题,与一般企业管理问题不同。企业信息化搞得好不好,不光涉及本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而且涉及企业环境的发展水平。企业信息化当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没有信息化,光企业本身实现信息化,对外也没用。为企业营造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本来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单独让企业自身打造整个环境,企业非当“先烈”不可。但是,对于大型骨干企业,情况有所不同。这些企业往往自成系统,上下游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在这些自成系统的紧密型产业链中,由其中的大型龙头企业率先实现信息化,带动产业链上的其它企业加快信息化步伐,实践证明是一条可行之路。

  宝钢经验七:发挥大型企业龙头作用,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向客户和供应商两端延伸,带动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化。

  2000年宝钢公司信息化建设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实施战略转移。其主要标志之一就是以ERP系统为依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工程。宝钢公司早在2000年就与东方钢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电子商务网站“宝钢在线(www.baosteel.net.cn)”,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工程。

  两年多来,网上用户信息服务系统开通各类用户近300家,向用户提供合同信息、生产进度、质保书数据、产成品出厂实绩的查询和数据下载功能。网上订货系统以ERP系统为依托,以网络安全工程为保障,实现了实时在线的网上海外订货,支持公司的自营出口业务,获得大量的出口优惠,2002年累计完成销售额约20亿元。2001~2002年两年里,网上采购已经涉及六大类348个品种物资,参与投标的供应商数量超过1000家,采购金额约15亿元,取得了明显效益。

  目前“宝钢在线”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已经成为宝钢公司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成为宝钢上下游企业共同的信息化平台,宝钢以自己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大型国有企业在信息化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的一面旗帜。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