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的文件精神,部署相关工作,7月12~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大连召开了全国钢铁工业座谈会。各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工业主管部门、钢铁协会、特钢协会及部分钢铁企业的代表约12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李毅中作了题为“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的重要讲话。李毅中指出,加快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是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从7月11日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一行在大连市领导李万才、孙广田,市长助理刘岩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大化集团位于松木岛的无机化工、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东北特钢集团大连基地登沙河新厂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泉水基地,高新园区软件园和东软。13日,李毅中一行在棒棰岛宾馆听取了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他认为,作为老工业城市,大连通过提升改造传统工业,已经焕发出新型工业化城市的活力。市长李万才主持会议并表示,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李毅中部长的讲话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市长助理、市经信委主任刘岩作了汇报。
李毅中在讲话中说,大连的传统工业通过提升改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焕发出新的活力。许多老工业企业走出了专精特新之路,一些新型产业和产品成为了大连企业的强项,整个城市已经呈现出新型工业化城市的面貌。从中也可以看出大连具有远见的改革开放的思路。他指出,由于原材料、燃料等物资价格大幅度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等因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因此,一定要保持政策稳定、防止政策叠加给企业增加负担,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他特别指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将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工作进行下去,一天都不能耽误地抓紧落实。
大连市是老工业基地城市,具有较为完备的制造业基础。经过多年调整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33.1亿元,增长17.5%,是2002年的5.5倍,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6.7%;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270亿元,增长 29.5%,是2005年的4.5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2005年大连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只有3户,“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百亿”工程,到今年底将有11户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近年来,通过抓技术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大连市石化行业完整的产业链开始形成。瓦轴、大机床、重工·起重、冰山等老国有企业完成了新一轮改造,装备水平和产品技术水平得到提升。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涌现了一批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大连市还推动了工业全面开放和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从1995年开始,大连市开始调整工业布局,陆续完成了260多户企业的搬迁改造。与此同时,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合理用能审核制度,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
下一步,大连市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推进新能源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十个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工业和信息产业新的增长极。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打造石化、现代装备制造等十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