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孵化器探索产业升级之路

  点击数:206  发布时间:2020-03-20 21:08
在韩宝富看来,未来,市场化孵化器的特征趋势将向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四个方向发展,去链接专业资源,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关键词:孵化器 ,孵化 ,疫情

1.jpg

  历经多年探索、各地实践的孵化服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到新一轮呼吁和重视。

  疫情之下,我国孵化器在抗击疫情攻坚战中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和力量。然而,全国各地发布的政策措施显示,鼓励孵化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依然是“减免房租”。这也折射出孵化器增值服务的缺失和盈利模式的短板。 

  几个月前,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在北京孵化30周年总结大会暨专业孵化高层论坛上曾表示,“吃瓦片”情况普遍存在,2018年收入前十的孵化器,7家房租占80%以上;专业服务能力明显不足。 

  面对行业发展短板,全国孵化器转型升级如箭在弦。孵化器应该如何更好地迎接变革?又该如何把各地对孵化服务的探索实践转化为新一轮发展动力?2月19日,全球智能孵化网络——韵网(WIIN)线上举办了今年国内首场以“双创升级和孵化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创孵行业发展研讨会,在逆境中思考未来的产业发展升级之路。 

  疫情折射短板 

  倒逼孵化行业转型升级 

  “疫情来了之后,很多机构积极分担企业的焦虑。分担的方式方法是什么?首要或者唯一的,就是减免房租。”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韵网(WIIN)创始人颜振军表示,“一方面,我们看到孵化器承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孵化器的无奈。所以,我很期待疫情给中国创孵行业的整体转型提供一个契机。” 

  这一观点,也得到多位业内同行的认同。 

  “针对此次疫情,我了解到孵化器采取的主要措施,基本上是通过减免房租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上,这折射出孵化器行业服务能力的缺失,大多无法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盛景网联高级合伙人杨跃承表示,“每一个好的孵化器都应该自身有技术、科研、人才依托,或者跟技术依托的链接能力、合作机制,但现在绝大部分机构还没有。” 

  在大连创业工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剑锋看来,创孵行业的深度孵化才是未来的生存之道。从盈利或生存的角度思考,深度孵化可能是一个方向。“一直以来,孵化器都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孵化器的产出一部分是政府补贴,一部分是房租收入,还有一部分是投资或参与投资。单纯房屋租赁的孵化器,以后会越来越难生存。单靠政府扶持的创孵机构,看不到未来。” 

  “疫情倒逼孵化行业升级。”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董事长韩宝富表示,“首先,孵化器要回归孵化本源,提升服务价值,传统孵化(二房东模式)要向链条式孵化服务升级。其次,要加大、拓展对项目的投资,形成投资+孵化的局面,提升服务收入。第三,要加强人才储备,引进和吸纳更多专业性人才加入这个行业。” 

  在杨跃承看来,疫情短期对我国经济、孵化器、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很大。“但疫情也是一种倒逼机遇,倒逼我们研究创新创业、创业孵化如何升级,倒逼我们反思未来发展方向……这对未来发展会有好处。” 

  反思发展路径

  寻找有价值的深度孵化服务 

  疫情之下,人们也开始对孵化器的定义属性、孵化服务、增值服务、盈利模式进行深度思考。 

  “怎样才能让孵化器有充分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找到它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模式?我认为要对孵化器重新定义。”胡剑锋表示,“未来的孵化器,我建议分两种形式:一类是盈利孵化器,一类是公益孵化器。政府考核两类孵化器的标准也可不一样。” 

  而在小米生态链谷仓创业学院CEO洪华看来,疫情带来三点思考:一是孵化器属性,二是孵化器企业级服务,三是孵化器联盟。“孵化器企业级服务,第一种是标准化服务,包括房屋租赁和培训课程;第二种是部分标准化服务,比如工业设计服务、销售代运营、股权激励服务或供应链对接;第三种是彻底的个性化服务,比如帮企业做品牌定位、产品规划。目前大多数孵化器只有标准化的租房服务,缺少深度的标准化服务。我认为孵化器从业者联合起来,是有可能推出一套完善的标准化服务标准的。” 

  “刚才大家讲基础性服务、增值服务、深度服务,体现了孵化能力的差异。”杨跃承表示,“如果说一个孵化器仅仅提供房租、注册、法律、会计等一般服务,而不能提供创新创业要素整合、人才和技术支撑、创业投资、产业供应链资源等深度服务,说明它自身能力不足,很难高效孵化出高质量企业。我们未来的方向是要培养出有能力的双创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当前,一些走在行业前列的创孵机构已开始探索深度孵化。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从原来的创业服务,扩展到“创业服务(技术转移+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产业服务(企业加速+产业推进+产业转移)”;小米生态链谷仓创业学院形成了创业培训、深度服务和投资3个盈利点,去年线下创业培训的营收达2000多万元;大连创业工坊内部合伙人在深度孵化的基础上,讨论一个持股孵化的平台模式——“3331模式”…… 

  “双创升级和孵化器的高质量发展,是一件事的两方面。既要把握好方向、加强理论研究,对孵化器面临的长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有深刻认识,并逐步调整,又要加强能力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体系建设。”杨跃承表示。

  加快双创升级 

  探索孵化器高质量发展 

  在韩宝富看来,未来,市场化孵化器的特征趋势将向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四个方向发展,去链接专业资源,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以前,企业服务多是在线下面对面。通过这次疫情,我发现线上服务的空间很大,包括利用一些线上渠道拓展国际合作。一些国际行业机构,包括美国的北美孵化协会、欧洲的EN、IASP等都需要我们通过网络渠道建立链接,来挖掘资源、利用资源和落地项目。”韩宝富表示。 

  在颜振军看来,智能孵化是创孵升级的一个方向。孵化器的未来形态有两个方向:产业孵化和智能孵化。产业孵化包括从0到1的产业诞生和产业规划。智能孵化则是实现“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本地服务+跨境服务”“初级孵化+二次孵化”“个体孵化+团体服务”的孵化升级。 

  杨跃承表示,未来双创升级和孵化器高质量发展,将趋向更高能级、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高质量、价值投资和更精准政策。“现在有很多普惠性政策,但我们缺失的还是围绕高能级的创新创业的靶向性、前置性、精准的政策支撑,政策也要引导大企业、产业界、投资机构走到创新创业的前端、早期。”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价值链高端的企业较少。孵化器未来要瞄准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杨跃承表示,“孵化器要设定准入门槛,更好地选择和发现好的创业企业,实现精益创业、低成本创新创业,要减少试错成本,提高确定性,实现创业孵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