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逸文莱PMB石化项目全面试车 ——
据恒逸石化公告显示,项目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已在3月份实现公用工程交工投产,7月份项目主装置全面中交。目前PMB石化项目所有装置已转入联动试车阶段,预计将很快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该项目是由中方持股70%,文莱政府持股30%,一期计划总投资34.5亿美元,建设800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150万吨对二甲苯、50万吨苯的生产能力,及600万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二期计划原油加工能力增至1400万吨,对二甲苯生产200万吨和乙烯等产品。
——石化业合格供应商评审办法发布——
石化行业首个针对供应商寻源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发布。文件《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合格供应商评审办法(暂行)》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编写。 《文件》对石化行业供应商的入门标准、审批流程等环节进行明确规定。准入标准包括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研发能力、采购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售后服务、HSE和社会责任、人力资源以及近3年在石化行业的主要业绩等。通过这些标准的结合,将为企业采购决策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经过几年的严格筛选,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合格供应商库入库的供应商已达到一千一百多家,供应物资范围涵盖石化设备、通用设备等多个类别。
——业界争议煤制乙二醇前景—— 由于供需不足,煤制制乙二醇前景一度被行业预期较高,由于近几年产能快速扩张,从去年起乙二醇价格一路走低,让行业对其前景开始出现不同看法。受下游需求不振、国内产能扩张和进口激增打压,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乙二醇价格持续一路走低。市场价仅在4500元/吨左右,此价格相当于去年的二分之一,多数煤制乙二醇企业出现亏损。尽管市场低迷,新增产能依旧未停下步伐。2018~2020年,中国新增煤(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将近三十个,合计产能已超过1000吨。到2020年,中国乙二醇总产能将达接近3000吨,产能过剩在所难免,乙二醇价格可能长期地位运行。 “考虑到目前全球乙二醇供需基本平衡、中东及北美地区乙二醇成本较低,且新增产能多数需在国内消化这一事实,中国乙二醇产能井喷式增长,无疑增加了过剩的风险。”延长石油集团煤化工首席专家李大鹏对煤(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前景表示担忧。 但也有专家有不同看法,日本高化学株式会社创始人兼董事长高潮表示,从规划上看有产能过剩风险,但替代塑料给乙二醇行业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苏州双湖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育成也谈到,以目前的扩张速度,乙二醇的确存在产能过剩风险。但未来乙二醇的出路不是聚酯,而是与聚甲醛反应生成改性聚酯。这种改性聚酯可有更广泛的应用。
——恒逸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落户钦州 —— 总投资约450亿,恒逸化纤一体化项目落户钦州,未来布局打造“一带一路”跨区域合作及面向东盟的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包含己内酰胺-锦纶、PTA-聚酯等子项目,原料苯将从文莱油厂直接运至钦州,并依托区域和港口优势,产品销往中南西南区域及下游东盟等地区。
——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方案出炉 ——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重点区域、重点行业VOCs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VOCs排放量下降10%的目标任务。其中重点行业包含:石化行业VOCs综合治理、化工行业VOCs综合治理、油品储运销VOCs综合治理、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VOCs综合治理等。关于石化行业VOCs综合治理主要包含:对大石油炼制及化学品。合成树脂、纤维等治理力度。加强加强密封点泄漏、废水和循环水系统、储罐、有机液体装卸、工艺废气等源项VOCs治理工作,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吉化油脂项目计划2021年建成投产 —— 吉化集团油脂化工(大庆)有限公司总投资170亿元的吉化油脂化工产业链项目,在林源化工园区破土动工。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70亿元,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计划投资87亿元,建设26万吨环氧乙烷、30万吨苯酚/丙酮、24万吨聚碳酸酯(含21万吨碳酸二苯酯、7万吨碳酸二甲酯、21万吨双酚A、7万吨PC/ABS合金等配套项目)等装置。该项目主要承接大庆石化项目投产后提供的乙烯和丙烯原料,生产环氧乙烷、聚醚、苯酚丙酮、双酚A、聚碳酸酯及PC/ABS合金等产品,可为航天航空、汽车、建筑、电子电器、智能装备等行业提供化工新材料。
——恒力全异丁烯进料烷基化装置通过考核 —— 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30万吨/年全异丁烯进料烷基化装置,各项性能指标一次通过性能考核。 产品辛烷值高达RON95,烷基化油收率95%,干点低于205℃。据悉,该装置采用杜邦STRATCO?烷基化技术,于今年4月一次开车成功。 来源:海川化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