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以协作机器人服务中国

作者:赵亚楠
  点击数:8430  发布时间:2018-09-12 12:33
近年来,虽然AGV、叉车、牵引车等基础移动机器人已被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对于国内外而言,移动机器人仍然面临着市场应用瓶颈。
关键词:MiR ,智能制造 ,机器人

近年来,虽然AGV、叉车、牵引车等基础移动机器人已被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对于国内外而言,移动机器人仍然面临着市场应用瓶颈。如今,伴随智能仓储、智能物流、立体工厂等概念的迅速推广,新兴供应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崛起,行业内关于机器人移动能力和点对点移动小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这些能自动将货物从仓库中搬运至流水线上的机器人逐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来自丹麦的初创公司MiR(Mobile IndustrialRobots)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MiR创建于2013年,可为中型及大型制造企业提供协作式安全自主式移动机器人,以实现迅速、轻松、经济、高效地管理企业的内部物流。据MiR中国区销售经理董威力介绍,MiR以制造安全、高效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移动机器人为使命,致力于引领协作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15.jpg

MiR中国区销售经理董威力

采用人机协作的设计

MiR始终坚持人机协作的理念,认为机器人不应该用于取代人类,而应将人类从繁琐、危险和重复性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利用时间,专注于从事需要凭借人类独有的智力和灵巧才能完成的、具有更大回报和更高价值的活动。董威力表示,所有MiR机器人都配备了两个专为机器人提供360°视觉保护的激光扫描仪,以及各种3D摄像头和其他激光扫描仪,从而使机器人能够在动态环境中与人类完成顺畅、有序的协同工作。同时,这些机器人均能实现大量顶部模块的定制化服务,包括传送带、货架单元以及特殊的挂钩系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因此,从推出的第一款MiR100产品开始,MiR机器人均采用协作设计,可轻松集成到存在或不存在人类的任何工作环境中。此外,MiR凭借直观的操作界面、简单易用的部署原理,获得客户的青睐。

2018年6月份,MiR在慕尼黑Automatica(德国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贸易博览会)上发布了MiR机器人家族的新成员——MiR500。此款机器人延续了MiR一贯秉承的协作性与多功能性的设计,是MiR迄今为止推出的最大、最快、最强悍的机器人型号,拥有全面的安全机制,可自主运行,能够举起重达500kg的货物,行驶速度可达2m/s(7.2km/h),且有效运行时间长达8小时。作为专为工业应用设计的多用途移动机器人,具备坚固耐用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托盘及重物运输的环境。

截止目前,MiR机器人已在不同行业中获得成功部署。从汽车和航空航天到电子、食品加工以及制药行业,MiR机器人在不同客户的仓库、装配线、洁净室以及医院之间自动运送着各种各样的材料。以江森自控-日立工厂为例,在这家通风和空调制造商的工厂中,MiR200机器人已成为其某条新建装配线物料运输流程的核心组件,MiR200机器人的使用,可帮助该工厂提高运营效率。它每天可行驶12km,相当于为工厂节省约3.5小时的工时。另一方面,MiR能够快速帮助客户收回投资成本,部署了MiR机器人的江森自控-日立工厂预计可在两年内收回投资。下一步,此工厂将计划部署更多MiR机器人。

为客户带来安全的机器人

MiR协作移动机器人,除了具有易操作、灵活的特点,还特别加入安全的设计。董威力强调:“MiR一直将安全性作为协作机器人设计的核心考量要素,为所有机器人配备了最先进的扫描和摄像机技术,确保它们能够在动态环境中与人类或其他设备安全地进行协作,保障操作的安全性。得益于拥有卓越的安全性,MiR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市场和医疗保健市场上已成为客户的首选,不断协作执行小型室内运输任务。”MiR机器人能够在负责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养老院中行驶(例如丹麦Engparken养老院);能够在生产线和仓库之间自主运输昂贵的商品(例如美国Argon医药设备公司工厂);甚至于,美国霍尼韦尔探测器公司的某员工为了测试机器人能否足够快速地停止或改变行驶路线,曾故意突然跳到他们部署的一台MiR100机器人面前,而机器人轻松避开了他。

在计算机、传感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所需求的智能、自动化产品需要更具备人性化特点,MiR协作移动机器人就是具备这一特点技术的产品,它通过自然导航、自定义导航让自动化技术更加柔性化,结合安全功能,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及运营效率。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发展,为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大量涌现了依托于机器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生产方式。MiR认为运输活动的价值较低,其繁琐、重复性和存在潜在危险的特点令其无论从体力还是脑力上都不适合人类。“因此,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厂环境中,机器人和人类员工将密切协作,通过各自负责最擅长的工作而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工厂智能制造体系。”董威力笃定地说道。

当前,MiR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业务已覆盖 40多个国家/地区,2017年,MiR的业务中15%源自中国市场,显而易见,中国已成为MiR的重要战略市场。面对当前MiR发展的良好势头,董威力坦言:“凭借先进的视觉系统、能够实现编队控制或连接至更大的机器网络系统,MiR机器人对环境中的人类、机械和基础设施组件已经拥有高水平的集成和响应能力,从而有信心为机器人市场带来更多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然而,我们目前也面临一些挑战,MiR使用和提供的技术是新兴技术,还需要市场的认可和接受。未来,MiR将借助自身技术优势,不断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知名度,进一步推动人与机器人的协作,实现创新发展。”未来可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8年9月刊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