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中,我们看到了广泛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发展方向的重大战略,这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均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给我们奋战在自动化领域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强化创新引领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环境问题等,各发达国家均想尽办法。我国把产业升级视为经济转型的重点,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未来。新能源汽车与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将是发展重点,自动化企业如何助力新兴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审时度势,还要深练内功。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需要持之以恒。在自动化企业中,能源管理方面已经有很多企业有成熟经验,关键是与企业在合作模式上如何创新,像西门子的“节能效益分享”业务模式就值得借鉴。自动化企业还应关注国家关于国企改革和PPP模式推进的相关政策,从中抓住机会点。
国家政策不断向互联网领域倾斜,“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将率先启动。对于自动化企业来说,基础设施类软硬件将是布局方向,同时带来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将会引起国家、企业的高度重视。
当前发展中结构性问题愈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生产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对于传统工业制造业企业冲击将会比较大。自动化企业如何解读供给侧改革,并助力工业制造业企业顺利转型调整,也是必须思考和需要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