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这个天气清爽的秋天里,2014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暨第八届新领军者年会在天津拉开帷幕,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900多位代表汇聚津门参加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推动创新创造价值”,来自全球的政界商界领袖、全球成长型公司、全球青年领袖、媒体领袖、技术先锋、青年科学家将围绕中国与新兴市场、可持续性与社会、创新与工业、科学与技术、创造力与文化等内容开展140场会议及互动式讨论。
如今,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出阴霾,而中国经济正处在关键转型攻坚期。众所周知,过去中国经济的两个主要增长引擎是出口和房地产市场。而目前,我们却看到,这两个增长引擎正在逐渐淡出。那么什么才是中国新的增长引擎呢?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中国经济学家李稻葵10日在出席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指出,经济绿色化将成为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他进一步解释,中国产能正在经历绿色化,从钢铁、石化到电力行业,所有这些行业都需要进行巨额的投资来升级生产能力。
在“制造业的战略转变”研讨会上,韩华集团董事总经理金东官(Dong-Kwan Kim)透露,韩华在2010年启动太阳能产业,并收购了中国的一家电池公司,当时工厂共有约5万名员工,全部是人工操作;现在该厂进行了半自动化改造,工人数已经下降到当初的十分之一,但产能却翻了三番。他说,这些变化超出了他的想象,也提示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研究员张晓晶从劳动力成本方面分析,她认为由于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市场变动等因素,特别是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美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2002-2011年间,在G7集团中,美国是唯一经历了单位劳动成本下降的国家。
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的眼中,随着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与变革,一个“后大规模生产”的世界正在来临。全球制造业体系将面临技术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国制造而言,短期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转型升级是历史的必然,必须要补齐技术的“短板”。
赵锡军对于机器人技术的作用更为看重。他认为,机器人革命推动了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其影响不仅限于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更在于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方式下产品成本和产品多样性之间的冲突,使工业产品性能显著改善、产品功能极大丰富和产品开发周期大幅缩减,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技术将成为改变人力密集型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对工厂进行自动化改造将是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
1.我有以下需求: | |
|
|
2.详细的需求: | |
* | |
姓名: | * |
单位: | |
电话: | * |
邮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