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郊区污水处理走新路

  点击数:341  发布时间:2006-02-19 07:15
关键词:水处理
上海市针对郊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向郊区集聚、污水处理设施明显滞后于中心城区等特点,第二轮环保3年行动计划在提高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建设污水收集系统的同时,把郊区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
郊区污水处理厂和收集管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从机制创新、政策引导方面入手,走出了一条科学治污之路。
一是改变投资体制,解决建厂资金。积极推进投融资机制改革,努力形成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投融资新体制。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大致采用3种模式:第一是市或区县政府投资建设,政府部门运营或转让企业运营;第二是BOT或BT模式建设与运营;第三是民营企业单独投资建设与运营。
二是出台污水管网建设补贴政策,促进厂网同步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推进郊区污水管网建设的补贴政策。对第二轮环保3年行动计划中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按实际新增污水处理量,采取分类定额办法核定补贴额度,加大市级财力对管网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了郊区收集管网的建设力度。
三是完善污水排放收费政策,推进郊区全面开征排水费。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物价局)会同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和市财政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完善郊区污水处理收费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落实2005年郊区排水费开征工作的通知》。经过努力,目前上海郊区城镇已基本实施了排水收费制度。
郊区污水厂网3年建设规模超过了以往的总和,基本建成18座污水处理厂、开工6座,污水管网已建成600公里(超过了526公里的计划数),泵站68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8.9万立方米/日,郊区污水处理率由25.7%提高到了46%。
(中国环境报)
相关文章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