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长沙的污水处理费标准自2006年11月1日起,从目前的0.40元/吨调整到0.80元/吨。
业内人士指出,上调污水处理费标准,有助于人们减少排污和提高环保意识;同时,还可有效缓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据了解,我市目前正在新建5座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达37.1亿元,待2010年全部达产后,城市污水处理率可从目前的49.7%提高到80%以上。
污水处理曾全国领先
我市现有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32万吨/日,其中金霞污水处理厂(原一污)18万吨/日,湘湖污水处理厂(原二污)14万吨/日。一污在1984年建成投产时,是当时中南地区惟一一座污水处理厂。10年后,二污建成投产,被评为全国环保示范工程。然而,污水处理需要大量资金,由于资金短缺,此后长沙除一污扩建外再无污水处理工程上马。去年在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过程中,污水处理率低成为长沙的一大“硬伤”。
市场化破解资金难题
为破解资金难题,2004年,市公用事业局将一污和二污的资产和经营权成功转让,来自四川和安徽的两家企业分别获得了两厂20年的特许经营权。我市从而筹集了大笔建设资金。
近两年来,我市规划新建长善垸、岳麓、开福、新开铺、花桥5座污水处理厂和1座污泥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中心(投资3.8亿元),将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2万吨/日,污泥处理能力750吨/日,总投资达到37.1亿元。去年市公用事业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完成了岳麓、开福两座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泵站BOT项目引资工作,长善垸、新开铺、花桥污水处理工程也已通过世行和日本协力银行贷款落实了大部分资金,长善垸的政府内配资金也已通过BOT模式顺利引资。至去年底,5座污水处理厂相继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后将陆续竣工投产,到2010年,我市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124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实行排水许可制度
下一步,我市将加强排水行业立法工作,尽快建立和完善排水许可制度。按照建设部的规定,凡向城市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的单位,都必须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证》,排放的污水必须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