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研华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网络平台 (ePlatform) 服务供应商。自 1983 年创立以来,研华始终致力于为工业电脑和自动化市场开发并生产高质量、高性能的网络平台产品及服务。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研华已经在网络平台服务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全球用户提供全面的系统整合硬件、软件、客户服务、全球后勤支持和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等解决方案。 在研华的支持下,系统整合商合作伙伴很好的实现了自身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增值。

  • 公司类型:供应商

联系方式

住“危”中之“机” 推动工业测试仪器升级

厂商:研华(中国)有限公司
  点击数:1408  发布时间:10-02-24 14:49

  2009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危机的爆发连带地造成了传统工业产业的大萧条。


  唯可称幸的是,中国工业在如此恶劣的大环境下,面对的仍只是“工业增速大幅回落”的局面。对于中国工业本身而言,情况的确不如往昔;而横向比较之下,中国市场大约是哀鸿遍野中唯一一片绿洲。所以,中国工业没有理由过度悲观。认清形势,自我审视,找出客户所需,提出自身优势,逆市之中谋发展,才是中国工业厂商该做的事。研华(中国)公司正是这样做的。


  日前,《PLC&FA》采访了研华(中国)公司工业自动化事业群产品业务经理张守廷先生。张先生和他的团队目前要做的是推动工业测试仪器的全面升级,这是一件有利于整个中国测试测量行业发展的大事、好事。张先生表示研华不怕此消息一出会引来同行的竞争,研华和中国测试测量行业正需要有能力、有责任的厂商共同来呼吁和完成这次升级,当整个工业测试仪器领域全面升级之时,便是研华与同行共同分享更成熟、更巨大的市场之时。


  突出重点应用领域 关注工业测试仪器


  《PLC&FA》:张经理所带领的团队目前关注哪些行业?


  张守廷:目前偏重工业测量、测试,例如电力、交通、环保、化工等行业的检测。我们的产品强调的是稳定性,适用于工业环境。其中,又以电力、交通、环保、化工等应用领域为主,均为数据采集量较大的行业。


  《PLC&FA》:这个行业的市场有多大?


  张守廷:测试仪器包括很多形态,有使用单片机的,也有用PLC实现的。研华的产品基于PC,即PC_Based形态。总体来看,这个市场总额应超过10亿。目前,基于PC的仅占不足20%,尚处于起步阶段。仪器市场最早使用的是传统仪表,即机械式仪表,后有电子式、集成电路式,再往后多采用单片机。单片机只能将数据采集进来,做简单显示,难以大量存储,也不易用直观图形显示。未来,嵌入式和PC_Based所占的比例定会越来越高,因为它们的功能更强大。


  《PLC&FA》:工业仪器的客户较之虚拟仪器,有怎样的特点?


  张守廷:工业测试仪器与虚拟仪器的客户对测试测量原理的熟悉程度不同。虚拟仪器的用户通常很熟悉仪器,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工业用户则不然。以环保仪器为例,工业用户了解的是气体分析技术,他们能用仪器去测二氧化碳,但对仪器如何编程、采集并不一定非常了解。


  《PLC&FA》:在测量仪器方面研华提供哪些软/硬件服务?


  张守廷:硬件方面,研华最早做的是采集卡,拥有各种各样的采集卡,这是研华的基础和强项;现在,我们还有工控机和平台。软件方面,研华推出了一套专门用于测量的组件,完全自主开发,包括一些控件,能嵌入在高级语言中,如微软的Visua studio等,提供快速的数据采集、处理、图形分析服务,包括曲线和表格。


  困难可以克服 危机中有机遇


  《PLC&FA》:研华在仪器这块起步并不算早,您认为研华现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张守廷:仪器市场的需求很多,有些厂商比我们起步早,也做出了一些专案,但仍有更多客户是他们没有看到或没有服务到的。研华目前的推广介于工业和行业用户之间,包括军工、实验室和高校,在这些领域中,客户对测量、感测的技术原理都很熟悉,可以自己选择所需要的产品,但工业测试仪器的客户对基于PC的测量知之尚少。我们接触到不少这样的客户,因此需要做许多引导工作,使客户了解PC_Based测试技术。


  《PLC&FA》:研华最大的对手是谁?


  张守廷:研华的对手不是业内其他同行,而是如何转变客户群的固有观念,或者说是一种使用习惯。前面提到,基于PC的测量只占整个行业的20%以下。试想,如果PC_Based能占到整个行业的50%,即把PC这块蛋糕做大,则从事此领域的厂商都能从中获益。同行间应是良性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恶斗。我认为如何去说服客户离开惯用的单片机,改用基于PC的测试,才是我们的最大对手。我相信,许多客户是乐见这样的改变的,因为它是一种进步。例如,客户有一个复杂的测量算法,需要连续测量许多数据,并通过运算得出结果,使用单片机难以实现,但客户又不清楚如何使用PC实现。这就是该研华出手的时刻,我们会帮助客户在优化算法上做出改进,以提高整个测试仪器的层次。


  《PLC&FA》:完成研华工业测试仪器升级计划的瓶颈是什么,研华将如何克服?


  张守廷:瓶颈在于对客户的了解不够。我们寻找客户时尚未完全了解行业内客户需要怎样的理论和技术。例如气体分析,我们不清楚客户需要测试到什么程度;而客户也不清楚如何将演算方法嵌入到测试仪器中,以及我们能否做到他们所需要的尺寸和速度。所以,在我们完成基于PC的工业测试仪器的全面升级的过程中,最能有效克服所有难点的方法是沟通。只有与客户进行深入的交流,彻底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满足客户所需。与客户交流时需要较大的服务网,研华会为此搭建交流平台,以求更好地沟通。


  其实,过去研华也有少量这些领域的客户,当时客户不明白我们的架构,兴趣不大。现在回头去看,如果我们的服务能更到位,就可能成功。


  《PLC&FA》:是什么促使研华重拾这些客户?


  张守廷:这就要谈到金融危机了。危机并不坏,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行业和自身。过去,我们每年业绩增长都很快,导致对细小不足的忽视。现在,危机要求我们更细致地为客户考虑,我们把过去忽略的拿回来重新审视,我们将投入更多服务赢回这些客户。


  《PLC&FA》:受金融危机影响,厂商对性价比有些过分追求,对此您怎么看?


  张守廷:在危机中,客户当然会重视降低成本,但更可能将提高竞争力放在首位。研华的测试测量仪器可能在成本上提高了一倍,但如果功能上可以提高10倍,我想这样的改变应是客户乐见的。研华也考虑采用定制方式为客户降低成本,因为定制可以去掉不需要的功能,使成本降低。


  这里,我对瓶颈做一个补充。仪器市场一个的共同瓶颈不是成本,而是实用性。当客户已使用单片机10年,然后看到我们的产品,他虽然觉得产品很好,但学习新仪器需要过程。这时候,新产品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就极为重要,如果做不到简单易用,就会成为新产品推广之路上的瓶颈。


  作为引导者,研华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要让客户的工作尽可能简化。研华现在做的软件包括界面,它能帮助客户省去编写代码的工作量,客户只需设定属性就可实现他们的需求。


  《PLC&FA》:金融危机对研华可有严重影响?


  张守廷:金融危机对研华测试仪器的中国市场影响不大。研华近期关注的军工、交通、电力、环保领域,都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植的,在这些领域中,研华面临的是机遇。另外,我们也关注传统领域,包括研究所、高校、科研部门,这些领域一直比较稳定,受到危机影响不大。


  工业测试仪器全面升级的初阶段


  《PLC&FA》:升级计划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


  张守廷:升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制和加盟。第一阶段,客户有了某种想法,例如客户有一种新型传感器、一种新的测试方法,需要实验。这时研华为他们提供标准产品,帮他们做软件,让他们很快地进行“原型”级实验,类似于制作样机。搭建样机的单个成本相对较高,但进入生产阶段生产几百上千台,平均成本就降低了。第二阶段,研华会为客户开发“定制”产品。也许客户原来需要四片卡和一个主板实现某种功能,研华可以做到在一块板子上实现所有功能,既有CPU又有内存还有采集,这样形成的产品就是客制化的。研华还会以“加盟”的方式帮助客户在各个地方推荐他们的产品。


  《PLC&FA》:您所指的“加盟”是什么?


  张守廷:当客户做了一个半导体测试仪,客户自身的精力可能只能做到在它的周边地区推广,研华则可以利用自己的渠道把客户的仪器作为我们的推荐产品,在其他地区为客户做推广,甚至推向国外。许多仪器都在学校和科研院所做,他们的市场并不大,研华可以通过这样的合作帮助客户推广产品。


  《PLC&FA》:目前研华的工作处在第几阶段?


  张守廷:针对不同的客户所处的阶段不同,数量最多的客户处在第一阶段,这个阶段要完成产品的原型、样机到进行初步试验,大约持续半年左右;之后,大约需要4-5个月来确定规则,然后才到生产。


  《PLC&FA》:在采集领域,将来的技术和产品会有怎样的发展?


  张守廷:采集技术和产品未来一定会向着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大众化发展,使客户易于使用。过去,我们主要针对高校和实验室,他们擅长做高艰技术,可以研究很难很复杂的课题。但如今,我们面对更多的客户和各种领域的企业,这些客户需要我们的产品尽可能简单明了,能简单地操作使用。


  大力宣传推广 全面启动升级


  《PLC&FA》:研华将以怎样的主题去做推广?


  张守廷:我们将其称为“工业测试仪器的全面升级”。升级是一个过程,有些客户已有升级的明确需求,有些客户还未感到有所需求。通过全面升级的概念,研华帮助客户克服升级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把升级带来的好处留给客户。其实,当一种新事物出现,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去做推广,因为升级的动力是来自客户内在的,提升是客户本身会自然产生的需求,他们想提高竞争力,就需要更快速、更准确、更智能的测试系统。客户会在追求这种提升的时候遇到困难,客户自己难以解决的,就是研华需要做的。只要解决了制约“升级”的因素,“升级”就是自然的事情。


  《PLC&FA》:测试仪器的升级是否已经在一些地区取得了初步进展?


  张守廷:在台湾,研华的一些产品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在国外,例如美国、韩国,仪器市场达到的智能化程度已经很高,基于嵌入式和PC_Based的比例也比大陆地区高很多。当然,正因如此,大陆才有更广阔的市场。我相信,研华会在大陆大有作为。


  《PLC&FA》:升级计划开始大力推广了吗?


  张守廷:对外推广也是一个步骤,研华会在电子报上所有宣传,网站上也会有专门的区域,我们会将成功案例和策略放在网站上。


  《PLC&FA》:这方面的宣传一旦开始,业内同行就会跟进,研华对此会否担心?


  张守廷:同行一定会跟进,但是世上不会有两家一模一样的公司,对手和我们在企业服务上总有区隔;再者,宣传只是整个计划的序曲,若要做成一件事情,光宣传、喊口号是没有用的。前面提及,我们的最大对手不是其他企业,而是怎样把客户使用单片机的思路提升起来。所以,我们并不太担心对手的跟进。其实,当一个新领域在开拓初期时,大家都来喊口号是个好事。研华需要趁此时机让客户知道,研华已做好准备为大家提供这样的升级服务,我们会让客户感受到我们在产品研发、服务体系、合作伙伴等方面均能为客户提供帮助。研华希望通过此次“工业测试仪器的全面升级”计划,对国内仪器行业的全面升级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整个自动化市场尚显年轻,工业测试仪器普遍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轻,所以显得不成熟;年轻,所以有无限希望。《PLC&FA》祝愿研华“工业测试仪器的全面升级”计划顺利推行,期待看到中国工业测试仪器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