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时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以“用自动化改进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环境”为宗旨,致力于为客户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保障生产安全和改善工作环境。
和利时于1999年进入轨道交通信号与运输自动化领域,2003年中国铁路CTCS技术体系起步之际,和利时即全面参与了中国铁路列控系统标准规范制定、设备自主研发和工程实践,并完成了相关技术储备。到2012年,和利时铁路业务整整走过了12年的历程,12年恰恰是一个轮回,在记者专访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裁徐悦(以下简称徐总)时,他表示:“经历一个轮回后,和利时铁路业务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应该忘记之前的辉煌与成绩,忘记过去的历史,重新出发。”
“软硬”双驱而行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建设市场。和利时作为民族工业企业的代表,在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中有着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最初的摸索中成长,到现在城市轨道交通已拥有包括综合监控、信号和杂散电流检测在内的三个专业系统,广泛应用在北京、广州、深圳、天津、大连、武汉、杭州等地区,数十条线路。而高铁方面和利时也具备了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CTCS-2级、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了以列控车载系统(ATP)、无线闭塞中心(RBC)、地面列控中心(TCC)、列控地面电子单元(LEU)、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轨道电路等为主的高速铁路列控产品体系,相关产品在全路广泛应用。
这样的成绩,并非一朝一夕所成就。
而徐总把这些首先归功于和利时优良、精干的人才团队。2002年,和利时成功收购以开发轨道电路、列控中心为主业的北京国铁浩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次收购,大大增强了和利时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实力,同时,也为和利时网罗了大批国内一流的专业人才,这一点成为日后和利时铁路业务崛起的关键。徐总表示,专业的人才队伍,以及深耕行业的决心,造就了和利时在铁路市场中的深厚技术积淀。
同时,徐总也提到,除上述一些“硬优势”以外,和利时所具备的严密的管理体系、完备的生产力手段、“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服务理念、淳朴的企业文化、务实的工作作风等看不见的“软优势”,也是和利时取得铁路业务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们甚至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顺势而为下的步步为营
徐总认为和利时的铁路业务发展可谓“顺势而为”。以列控系统为例。他告诉记者,2004年,铁道部提出第六次大提速规划,其中的主旋律就是列控,而早在第六次提速之前,和利时就已经开始研发列控系统,拥有相应的技术储备。所以,铁道部指定和利时作为动车组列控车载系统技术转让的国产化实施方,成功实现了CTCS2-200H型列控车载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徐总说,“机会难得,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它做好。”
据悉,该设备自2007年4月18日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开始,已在北京局、上海局、广铁(集团)等9个路局正式随动车组商业运营,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这次提速,的确为和利时带来了绝佳的机遇。
紧接着,和利时的LKD2-H型客运专线列控中心成功应用于中国首条CTCS-2级客运专线合宁铁路;之后,和利时吸收并国产化、可满足时速300-350公里运营需求的CTCS-3级列控车载系统又成为铁道部构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和利时全面拥有了世界先进的列控技术及项目实施业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从孩童起就能默背如流的句子阐释的真理却在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的涤荡中从未失去颜色。实际上,和利时看似顺势而为的步步为营,正是其始终不懈走自主研发之路,低调、务实深耕行业的结果。
港铁中标 突破海外市场的关键
2012年3月20日,和利时和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地面、车载信号系统合同。这无疑为这个民族标杆企业树立了极大的信心。当记者问及和利时凭借怎样的优势最终赢得这个项目,徐总的回答再简单不过:“诚意和稳扎稳打的精神。”他进一步解释,在投标的过程中,和利时始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仅向港铁业主展现了和利时的优势,更是开诚布公地将自身的不足一一告诉对方。同时,在每一次交流中,和利时给出的方案和回答始终是最务实、最认真的,正是这样的态度,深深打动了港铁业主,使其一举夺得港铁项目。
项目要求完全按照国际标准执行,尤其是被誉为高铁“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信号系统要求更为严格,这对从未做过海外铁路项目的和利时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徐总的心中,与港铁业主的合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和利时只有真正参与到这种国际性的项目建设中,才能更清晰的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这次中标,被和利时当做打入海外市场的里程碑式事件。徐总丝毫不隐藏对这个项目所抱有的巨大期望:“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使和利时在铁路业务的发展上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2013年,最晚2014年实现和利时铁路业务在国际项目上的零的突破。”
和利时铁路业务新一轮的发展序幕已经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