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ControlLogix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现象,从控制系统硬件配置、模块数据交换和控制网络组态的工作原理出发,对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ControlLogix;PLC;控制系统;ControlNet;故障分析
Abstract: Aiming at some failure phenomenon of ControlLogix control system in operational proces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 analysis about failure reason from hardware configuration of control system, operational principle of module data exchange and control net configuration, and provid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ControlLogix; PLC: Control system; ControlNet; Fault analysis
1 概述
浙江长兴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300MW机组输灰输渣程控系统采用美国AB公司的ControlLogix控制系统。PLC控制器采用32位总线的Logix5555,基本内存750K,扩展内存1.5M,通过SRM热备模块实现双CPU间的互为备用。控制系统各框架通过连接模块CNBR组成双通道冗余(ControlNet)网络,网络传输速率可达5MB/s。画面监控软件为iFIX2.6中文版,采用OPC通讯方式通过上位机内置的1784-KTCX网卡连接到控制网上。该系统自2002年底投入运行以来,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给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控制器及网络响应速度慢,程序下载或上装时间长;通讯模块负荷率偏高,网络使用效率较低;网络经常中断,上位机扫描不到I/O点,出现大量"COMM"报警点,致使内存溢出而死机等。现就主要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2 控制器运行缓慢
2.1 原因分析 控制器选用了Logix5555外加1.5M扩展内存,作为AB的第三代控制产品,每个控制器允许250个通讯连接,该控制器不仅可以控制和组态本地框架内的I/O模块,还可以控制和组态网络上任何远程框架上的I/O模块,控制能力可达数字量128 000点或模拟量4 000点。输灰程控系统数字量为1 552点,模拟量138点;控制器内存已使用619K,尚有66.2%的内存空闲。应该说系统硬件的可利用资源较为富裕。 但在实际运行中,控制器运行速度缓慢,这是因为控制器具有生产(广播)和使用(接收)的连接方法来共享标签的能力。生产和使用标签都需要进行连接。生产者(生产标签数)≤127个;客户(使用标签数)≤250个;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标签本身占用一个连接,而且客户使用此标签的控制器也要占用一个连接。一个控制器所支持的整个标签组为:生产者标签数+客户标签数≤250。每个客户使用标签需要与控制器有一个连接,以便使用。当生产者生产的标签数增加时,客户可使用的标签数则会相应减少。 输灰程控系统程序经过几次大的修改,未能及时更新整理标签,造成程序中有很多无用的标签下载到CPU中,占用控制器标签连接数,使CPU处理速度减慢。 2.2 解决方法 在ControlLogix程序中,系统具有对未使用标签、生产者标签、客户标签、模块标签、已强制标签进行分类的功能,检查发现有近15%的标签一直未被使用过。对程序中无用标签进行删除并下载至PLC控制器,程序下载和上装速度明显加快,程序扫描时间由3019μs降至1815μs;PLC内存消耗也减少了近10%(559K)。
3 CNBR模块CPU负荷率偏高,网络效率较低
原系统中各CNBR模块CPU使用率一般都在30%以上,其中控制器框架内的CNBR模块CPU负荷率高达70%以上,当操作较多或在事故状态下,CPU将长时间处于满负荷运行。 3.1 模块数据交换工作原理 ControlLogix控制系统的I/O数据交换采用生产者/用户方式,I/O模块不再是被动的数据承受者,而是主动的数据产生者,它们按照定义的刷新时间发送或接受数据。在控制器中,程序扫描和I/O扫描是分别进行的,I/O数据暂存在定义的数据缓冲区,程序扫描则引用缓冲区的数据。I/O数据的刷新时间完全地独立于程序扫描时间,它取决于模块信息传递方式。 I/O模块的类型和框架位置决定了控制器数据缓冲区与I/O模块之间传递的信息方式。对处于本地框架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可使用COS(Change-Of-State)方式,也可以指定为RPI(Requested-Packet-Interval)方式;模拟量输入模块则可采用实时采样(RTS)方式;对于输出模块(包括数字量和模拟量),在控制器发送数据后模块几乎可以立即接收到数据。 对处于远程框架的模块,通过1756-CNBR模块将同一机架上的I/O模块的数据合并,构成了逻辑机架优化连接。该方式下,控制器与通讯模块之间建立单一连接,然后通讯模块与每个I/O模块建立连接,通讯模块收集来自各个I/O模块的数据存入CNBR数据缓冲区,打包后一起通过网络发送。 3.2 原因分析 根据模块数据交换工作原理,数据交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控制器数据缓冲区、CNBR模块和I/O模块的刷新时间设置值,即RPI值。RPI(请求信息包间隔)是一种循环数据交换,用以指定控制器数据缓冲区与模块之间数据的交换速率,时间范围从200μs到750ms。RPI值越小,控制器与各个模块数据的交换速度越快,消耗控制器资源及网络通讯模块CNBR的资源也就越多。对于本系统而言,有14个1756-CNBR通讯模块,近二千点的I/O点,CNBR和数字量模块的RPI值为5ms,模拟量输入模块为100ms,模拟量输出模块为25ms,由于开关量和模拟量无快速数据交换要求,设置值偏小,使CNBR负荷率上升。 3.3 解决方法 根据系统节点数、模块数、I/O点数以及硬件配置情况,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RPI值。经过多次的试验,最后把所有的CNBR模块和数字量模块的RPI时间改为40ms,模拟量模块的RPI时间改为320ms。参数修改下载运行后,各CNBR模块的CPU负荷率明显下降,如表1所示。
表1 修改前后CPU负荷率的对比
第一网段CNBR的CPU使用率( % ) |
节点号 |
1 |
2 |
3 |
4 |
5 |
修改前 |
35.9 |
49.7 |
38.1 |
41.8 |
21.1 |
修改后 |
14.6 |
17.3 |
16.2 |
16.6 |
16.5 |
节点号 |
6 |
7 |
11 |
12 |
|
修改前 |
35.1 |
40.3 |
73.5 |
未投上 |
|
修改后 |
15.7 |
15.9 |
25.7 |
22.6 |
|
第二网段CNBR的CPU使用率( % ) |
节点号 |
8 |
9 |
10 |
13 |
14 |
修改前 |
41.8 |
52.6 |
54.5 |
46.5 |
未投上 |
修改后 |
15.8 |
16.7 |
17.5 |
20.3 |
19.7 |
4 ControlNet网络响应速度慢
4.1 系统ControlNet网络结构 如图1所示,ControlNet控制网络由两个互为独立的子网组成,即本地网和远程网。两个网络分别通过独立的CNBR模块接至CPU框架。本地网各框架间距离较近,采用75Ω同轴电缆连接;远程网有三个框架,距离超过1000m,采用光缆连接。三台上位机挂在本地网。
 图1 输灰程控系统网络结构图
4.2 网络速度缓慢原因分析 从上述网络拓朴结构分析,网络硬件的规划不仅有效地分配了数据流量,提高系统性能,而且有利于网络的维护,因此造成网络速度缓慢的原因应该在网络组态的参数设置上。 ControlNet网是一种符合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底层要求的新型通信网络,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送对时间有苛刻要求的控制信息(即I/O状态和控制互锁),它通过时间限制存取算法来控制,即用并行时间域多路存取(CTDMA)方法,在每个网络刷新间隔(NUI)内调节节点的传送信息机会。通过网络刷新时间(NUT)来组态NUI重复的频繁程度。完整的NUT是预定信息、未预定信息和维护信息传送时间的总和。因此改善带宽利用率,就必须尽可能的减少用户预定节点数来减少预定信息量,提高NUT预定部分传送数据能力;通过合理设置NUT值来控制网络数据流量,同时使组态内的网络介质配置与系统实际情况相符合,以提高网络性能。 4.3 解决对策 根据原因分析,首先对系统各节点地址从01开始按顺序重新安排地址,使用户最大预定节点号由原来的30减小到14;适当增加NUT值(由5ms增加到10ms),减少NUI重复性,降低网络数据流量;修改网络介质配置,根据二个网络实际情况(一个为同轴电缆网,一个为光纤与同轴电缆混合网)分别进行详细配置。上述优化需用Rsnetworx For ControlNet软件对ControlNet网络进行重新组态并下载。优化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优化结果
|
第一段网络 |
第二段网络 |
NUT值 |
5ms |
10ms |
5ms |
10ms |
Avg. Scheduled (%) |
64.60 |
6.30 |
40.46 |
3.86 |
Peak Scheduled (%) |
65.95 |
6.47 |
45.75 |
4.97 |
5 结语
通过上述性能优化操作,系统运行安全稳定,上述故障未再出现过。总体上来说,ControlLogix系统是一种先进的PLC控制系统,使用是简单而方便的,但整个控制系统硬件配置、网络组态和数据流的规划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有大量数据交换的系统中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 浙江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中心编.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M].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2] Logix5555 Controller User,s Manual. Rockw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