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自动化领域的权威旗舰网络媒体,控制网创立于1999年7月,是中国举行的第十四届IFAC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大会的中国官方组织机构的唯一指定网站。控制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 委员会(ECC)的秘书处常设之地。是北京自控在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设的网站。
2010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份,“十一五”规划在此收官,“十二五”规划在此开启。就在这结束与开始之间的衔接却并没有想象中简单。胡锦涛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8月10日工信部的网站上,李毅中部长也发表了署名文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并表示工信部的“十二五”规划体系已经确定,包括1项总体规划,即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这是工信部“十二五”规划体系之首。还有16项行业规划、27项专题规划、3项区域规划。
说时容易做时难,这句话特别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上。从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发展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后又是贫富差距拉大,到如今通货膨胀岌岌可危,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三十余年中,每走一步都夹杂着无数人的泪水与汗水。近年来,中国更成为众矢之的,发达国家想要抑制中国经济发展,外商们又希望在这块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土地上开拓市场,大把捞金。种种冲突和矛盾下,中国的经济如何才能排除万难,稳步发展?此时,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发展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产业结构调整,其实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都非常关注的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就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以改善。中国拥有庞大的组织架构,复杂的国情,要想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并非易事。然而,我们更要认识到的是,造成这种不合理也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十二五”规划中对工业的调整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这也无疑表明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传统工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而新兴产业后劲不足,高新技术无法完全利用,这些都已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产业结构如何去调整?自动化行业又该如何推波助澜、顺势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所谓产业结构合理性的主要标志是:能合理利用资源;各产业部门协调;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能提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机会;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等。从理论角度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是全无可取之处,但各行业各产业中又都存在着种种问题。对于自动化产业来说,我们手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在中国也已经历了三十多个年头,自动化人曾一度苦于无人重视高新技术,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徘徊于“人多要不要搞自动化”上。几年的时间过去,自动化产业用时间和事实证明了,越是人口多就越应该依靠高能效来满足庞大的需求。
从2009年底,我国正式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落实到工业制造中就是要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制造。众所周知,自动化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又以高新技术为驱动力。因此,各行业无一例外地重视起了自动化技术。国家颇为“大手笔”地淘汰了18个工业行业、2087家落后产能企业,这不仅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更说明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自动化技术,减少能耗、提高能效才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作为自动化行业的工作者,我们需要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加快生产步伐,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形成新的经济竞争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提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工业制造业由大变强。我们更加坚信:自动化技术必将助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自动化行业也将迈出“十二五”规划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