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祥EIP基于粘胶长丝浴内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控制网



研祥EIP基于粘胶长丝浴内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企业: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2008-07-19
领域:工控机 点击数:963

  1. 引言

  粘胶纤维良好的服用性能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高质量粘胶长丝的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尤其是加入WTO、纺织配额取消之后,国际对高档粘胶长丝的需求量猛增。由于我国的长丝质量达不到国际标准,出口受到限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粘胶长丝单丝不足造成布料染色不均。粘胶长丝数量不足是由于在长丝成丝过程中,喷丝板中部分喷丝孔堵孔造成捻合单丝根数缺少。快速在线检测喷丝板是否堵孔,实时监测单丝数目,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实时监测单丝数目,本文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采用外置光源对粘胶长丝照射,由光学系统成像至CCD上,实时采集酸浴内长丝图像,通过IPC工业计算机及图像采集卡获取图像数据,实时显示至监控屏幕上。同时,粘胶长丝图像经过图像增强及阈值分割后,长丝的形态特征被突显出来;用特定的算法识别粘胶长丝并计算出其数目;根据计数结果,判别长丝产品合格与否。

  2. 粘胶长丝浴内监测系统研究目标

  2.1系统研发目标

  ⑴ 研究喷丝动态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实现喷丝过程的光学成像;

  ⑵ 将酸浴中的光学图像转换为方便于人们观测的可视图像;

  ⑶ 开发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实现对粘胶长丝的相关识别和判别计数;

  ⑷ 保证系统在酸浴中部分结构不受腐蚀影响。

  2.2系统技术指标

  ⑴ 该系统需适应环境指标

  酸浴温度:50℃

  酸浴深度:400mm

  酸浴透明度:400-500mm

  酸浴组成:硫酸:130±1g/l

  硫酸锌:11±0.5g/l

  硫酸钠:260-270g/l

  ⑵ 喷丝孔径φ0.06-φ0.08mm

  ⑶ 喷丝孔数18-60

  ⑷ 单丝检测精确度为97%

  ⑸ 功能实现:a获取清晰的喷丝图像,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b实现计算机图像处理,指示喷丝数量

  c喷丝板检测实现计算机管理(编号、数据存储等)

  d仪器小型化,便于巡回检测

  3. 粘胶长丝浴内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3.1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

  粘胶长丝浴内监测硬件系统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

  ①系统照明光源

  ②CCD摄像头

  ③机械微调装置

  ④控制柜

  ⑤电源控制板

  ⑥图像采集卡

  ⑦工业计算机

  ⑧液晶显示器

  CCD实时采集接收屏上的图样,输出视频信号。由计算机系统控制的视频采集卡对CCD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实时捕捉,显示至监视器屏幕便于实时监控酸浴内喷丝板的工作情况,截取细丝图像,向长丝计数系统输出用于图像分析的图片。工业计算机系统用于监测系统的整体控制,为测试软件的运行提供硬件基础。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3.1所示。

  

  图3.1 粘胶长丝浴内监测系统硬件结构

  根据系统技术指标,本系统的控制监视部分要在粘胶长丝酸浴附近工作,其环境温度高,空气潮湿,周围机器振动较大,且有高频信号干扰,条件极为恶劣。为保证监控系统正常工作,工控计算机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采用的是研祥工控机,型号为IPC-6806W-E(A3),其优点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便于扩展外接采集卡;具有较好的抗震、抗干扰、防尘耐高温的特性,能够克服酸浴附近的恶劣条件而稳定工作;满足在线监控与长丝计数算法的运算需求。另外,本系统的成像探头部分要在酸液内工作,需要将系统光源及CCD摄像头密封在耐酸塑料ABS制成的防腐外壳中;为方便粘胶长丝的成像调节,在酸浴外加置了机械微调装置;将采集卡、电压控制板、工业计算机以及液晶显屏封装在控制柜中,实现仪器的小型化,便于循环检测。系统的控制柜和浴内CCD摄像探头与光源机构如图3.2、3.3所示。

  

  图3.2控制柜结构 图3.3 浴内CCD探头与光源机构

  3.2长丝计数软件系统结构与界面

  软件系统是利用VC开发出来的。基于DirectShow技术将采集卡采集的图像数据显示至屏幕上,以便实时观测酸浴内喷丝板表面状况;为测量细丝根数抓取屏幕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将长丝图像增强,削弱背景噪声影响,提高阈值精度;利用形态学理论分析二值化后图像,去除非细丝结构的杂点(由酸液中的漂浮物或气泡);利用二值图像形状分析方法确定计算区域,节省计算时间;根据长丝计数算法计算图像中细丝根数;将测试结果显示至屏幕;并存储测试数据。软件系统的程序模块如图3.4所示。

  

  图3.4 软件系统程序模块图

  软件系统操作界面如图3.5所示。该界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⑴ 视频显示区

  实时显示粘胶长丝喷丝状态;起到了实时监控酸浴内喷丝板的目的。

  ⑵ 信息输入区

  输入机器型号、编号相关信息,以及检测人员的工号,便于测试结果查询。

  ⑶ 指示区

  指示目前系统工作状态,蓝灯表示系统顺利通过开机自检;绿灯表示系统顺利完成计数工作,可进行下次操作;红灯表示系统正在进行图像处理工作。

  ⑷ 测控区

  主要对粘胶长丝图像进行处理并分析出细丝根数。测试1为按序计算按钮;测试2为重新测试按钮;另外,还列出三种测试速度,以便按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⑸ 测试结果区

  显示测试结果及喷丝板锭号。

  

  图3.5 系统软件界面

  4. 粘胶长丝图像的分割与计数算法

  通过对粘胶长丝图像的理解,本文研究了如下适合于长丝图像的分割与计数方法。

  4.1 分行消包络分割法

  根据粘胶长丝机视觉检测实际应用的需要,设计一种结合粘胶长丝图像特征的分行处理消包络分割方法。该方法属于自适用阈值法的范畴,其计算简单,应用效果好。

  因为粘胶长丝的浴内检测图像一般背景和目标的对比度较差,经图像增强处理后,图像质量有所改善,但细丝目标与背景照明较亮的部分都的到了增强,以图4.1(a)为例,如果直接采用常用阈值分割法,会带来大量噪声白点,如图4.1(b)。

  

  细丝喷丝方向多为纵向,细丝的像多为竖直,因此可以对图像进行分行二值化处理,避免图像的上下照明不均带来的噪声。

  

  图4.2(b)是左图中第120行(亮线标致行)的灰度分布,横坐标为该行像素序列号,纵坐标为各对应像素的灰度值。

  

  由于背景照度不均匀,使得该行的背景灰度数据不均,为去除背景的干扰,可对灰度分布数据提取包络,如图4.3(a)所示。可以认为,灰度数据的包络即细丝图像的背景灰度分布形态,将原灰度分布数据与包络数据相比照,去除背景信息,保留细丝目标数据。这样就避免了图像左右照度不均的影像。依照此方法对各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去背景后的细丝图像,然后将其二值化(非0即1),获得较好的细丝二值化图像。如图4.4所示。

  

  4.2连通域分离法

  粘胶长丝在生产过程中总体趋势为纵向喷丝,其图像多为竖直结构。如图4.1(a)示。因此可将图像按行扫描计算,统计各行计数结果,这种算法简单便于理解,但其精度难以保证,稳定性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长丝之间并非完全平行,前后细丝之间存在着交错重叠,尤其对图4.5所示的结构,这种逐行扫描的算法将遗漏细丝。造成测试结果普遍偏低。

  

  图4.5 细丝的交错示例

  下面介绍一种连通域分离办法来解决细丝交错时的计数问题。

  4.2.1 连通域分离的基本思想

  ⑴ 分离

  基于二值图像的形状分析,对各连通域进行标识,提取出各连通域的特征属性,如区域面积、长度、圆形度,平均宽度等,以辨别该连通域是否为长丝二值像。针对被标识的长丝连通域,按标识将各连通域分离成各各子图像。以图4.5为例将其按连通域分离为如图4.6的四个子图像。

  

  ⑵ 分岔位置与分割

  对每个子图像进行逐行扫描,计算细丝根数,当数目发生变化时,说明细丝在此处分岔,即为分岔位置;该位置所在的行为分界行;分界行将图像分为上下两部分,能使图像连通域个数增加的那部分称为保留区,另一部分称割舍区;可以在分岔位置做标记,以便删除割舍区内对应的重合细丝段。下面以图4.6(b)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7(a)所示。

  

  如图4.6(d)所示,子图像存在着多个分岔位置,应根据如下规则进行选取并分割:

  (a)尽量使保留区域高度最大;

  (b)被保留区域的逐行扫描根数不小于割舍区的扫描根数;

  (c)保留区域内的连通域个数必须大于1。

  具体分割见图4.7(b)所示。

  4.2.2 实现步骤

  ⑴ 对二值图像进行标记,划分成不同连通区域;

  ⑵ 根据不同的像素值,即不同的连通域,将图像分离为各各子图像;子图像的数目即为父图像中连通域的个数。即子图像中连通域个数为一。并将子图像进行二值化,非0即为1。

  ⑶ 对各子图像进行逐行扫描,计算细丝根数,如果为1,执行第⑸步;否则执行第⑷步。

  ⑷ 从上下两端向中间查找子图像的分岔位置,按照能将子图像分割成两个以上的连通域为原则,保留区最大为基准,选取最佳分岔位置的上下部分进行取舍。将分离后的图像最为新的父图像执行步骤⑴;

  ⑸ 累加子图像细丝根数1;计算子图像平均宽度;改变子图像灰度值,并将该子图像复制到原图相应位置。

  ⑹ 弹出对话框,输出各被计算的子图像的平均宽度,及计数结果。用伪彩色编码将图像显示到屏幕上,以便观察分析。

  图4.5的计算结果及处理后图像如图4.8所示。

  

  5. 粘胶长丝浴内监测系统的计数应用

  图5.1为浴内监测系统实际采集的粘胶长丝图像,利用连通域分离法计算细丝根数测得结果参见表5-1。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