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15.4协议的无线传感器模块的设计与应用--控制网



IEEE802.15.4协议的无线传感器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企业:控制网 日期:2007-09-26
领域:工厂信息化 点击数:1600



                                             关键词:IEEE802.15.4; 无线传感器网络; MC13192

    王东(1969—)
男,江苏南京人,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机器学习等。

1   前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节点的设计和制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在很多公司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它们设计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在硬件上有选用DSP芯片的,也有选用8位、16位、32位微处理器的;在无线协议中,有用IEEE802.11、IEEE802.1 5.4(ZigBee)、IEEE802.15.1(Buletooth)的;在软件上有作操作系统(Tiny OS),也有注重硬件小型化方面研究的。

    本文将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利用Freescale公司研发的MC13192无线通讯芯片,构建了一个基于IEEE802.15.4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原型系统。文中首先讨论IEEE802.15.4协议,然后研究如何用MC13192模块来构建无线传感器模块,并对制作的模块进行必要测试,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最后将设计的无线传感器模块应用到“无线燃气抄表系统”项目中。

2   IEEE802.15.4技术介绍

    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PAN)工作组的IEEE 802.15.4技术标准是ZigBee技术的基础。IEEE 802.15.4标准旨在为低能耗的简单设备提供有效覆盖范围在10~100m左右的低速连接,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远程监控和楼宇自动化领域,传感器网络是其主要市场对象。将传感器与IEEE802.15.4设备组合,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就可以构成无线传感器模块。其应用实例包括恶劣环境下的检测,诸如涉及危险的火和化学物质的现场、监测以及维护正在运转的机器等。在这些应用上,一个IEEE802.15.4网络可以极大地降低新传感器网络的安装成本,简化对现有网络的扩充。

    2.1   IEEE802.15.4协议架构及其技术特点

    IEEE802.15.4满足国际标准组织(ISO)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式。它定义了单一的介质访问层(MAC)和多样的物理层(PHY),表1中概括了IEEE802.15.4标准的主要技术特征。Zigbee联盟制定了MAC层以上协议,其协议套件由高层应用规范、应用会聚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组成。

    IEEE802.15.4的MAC层能支持多种LLC标准,通过SSCS(Service-Specific Convergence Sublayer,业务相关的会聚子层)协议承载IEEE802.2类型的LLC标准,同时允许其他LLC标准直接使用IEEE 802.15.4 的MAC层服务。

    表1    IEEE802.15.4标准的主要技术特征

 复杂程度

 比现有标准低

 通信时延

 ≥15ms

 目的

 只支持数据通信

 功耗

 约45μA

 频段、数据率及信道数

 868MHz:20Kbps 1925MHz:40Kbps 102.4GHz:250Kbps 16

 MAC的控制方式

星型网络对等网络 

每个网络支持节点数 

65536 

寻址方式 

64bit IEEE地址8bit 网络地址 

 连接层结构

开放式 

温度 

40℃~85℃ 

 传输范围

室内:10m速率250Kbps;+0dBm TX室外:30m-75m速率40KB/s,300m速率20KB/s 

应用

传感器、玩具、控制等领域  



    IEEE802.15.4定义了两个物理层标准,分别是2.4GHz物理层和868/915MHz物理层。它们都基于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直接序列扩频),使用相同的物理层数据包格式,区别在于工作频率、调制技术、扩频码片长度和传输速率。

    2.4GHz波段为全球统一的无需申请的ISM频段,有助于ZigBee设备的推广和生产成本的降低。2.4GHz的物理层通过采用高阶调制技术能够提供250KB/s的传输速率,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吞吐量、更小的通信时延和更短的工作周期,从而更加省电。

    868/915MHz物理层使用简单的DSSS方法,即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式。868MHz是欧洲的ISM频段,传输速率为20KB/s;915MHz是美国的ISM频段,传输速率为40KB/s。这两个频段的引入避免了2.4GHz附近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相互干扰,且这两个频段上的无线信号传播损耗较小,因此可以降低对接收机灵敏度的要求,获得较远的有效通信距离,从而可以用较少的设备覆盖给定的区域。

    2.2   IEEE802.15.4技术的优势及应用

    IEEE802.15.4/ZigBee技术的主要优势及其与蓝牙和Wi-Fi的比较:

    IEEE802.15.4从一开始就被设计用来构建包括恒温装置,安全装置和煤气读数表等设备的无线网络。这是由其主要技术优势决定的:

    (1)数据传输速率低:只有10KB/s到250KB/s,专注于低传输应用。

    (2)功耗低: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两节普通5号干电池可使用6个月到2年,免去了充电或者频繁更换电池的麻烦。这也是IEEE802.15.4/ZigBee的支持者所一直引以为豪的独特优势。

    (3) 成本低:IEEE802.15.4/ZigBee数据传输速率低,协议简单,所以大大降低了成本。且免收专利费。

    (4) 网络容量大:每个IEEE802.15.4/ZigBee网络最多可支持255个设备。

    (5)时延短:通常时延都在15ms至30ms之间。

    (6) 安全:IEEE802.15.4提供了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采用AES-128加密算法。

    (7) 有效范围小:有效覆盖范围10~100m之间,具体依据实际发射功率的大小和各种不同的应用模式而定,基本上能够覆盖普通的家庭或办公室环境。

    (8)工作频段灵活:使用频段为2.4GHz、868MHz(欧洲)及915MHz(美国),均为免执照频段。

    与之相反,蓝牙技术基本上只是设计作为有线的替代品,经常是为手机和附近的耳机或PDA联网用的。它可以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工作几周,但无法工作几个月,更不用说几年了;一般情况下,蓝牙设备需要人手配置和维护网络连接;它可以用来有效地处理8个设备(一个主设备和7个从设备),如果更多的话,通讯速率则显著下降。而IEEE802.11a/g, 也被称作Wi-Fi,也有类似的问题。虽然它是将笔记本和桌面电脑接入有线网络的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它的功耗却非常高。

    由此可见,IEEE802.15.4技术弥补了低成本、低功耗和低速率无线通信市场的空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丰富而便捷的应用,而不是技术本身。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内置式IEEE802.15.4功能的设备进入日常生活,并将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3   传感器节点设计

    3.1   硬件设计

    (1)MCU芯片。MCU选用P89LV51RD2,是一款80C51微控制器,它其中包含64KB Flash和1024字节的数据RAM。P89LV51RD2的典型特性是它的X2方式选项。设计者可通过该特性来选择应用程序以传统的80C51时钟频率(每个机器周期包含12个时钟)或X2 方式(每个机器周期包含6个时钟)的时钟频率运行,其中,选择X2方式可在相同时钟频率下获得2倍的吞吐量。从该特性获益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时钟频率减半来保持特性不变,这样可以极大地降低EMI。 Flash程序存储器支持并行和串行在系统编程(ISP)。并行编程方式提供了高速的分组编程(页编程)方式,可节省编程花费和推向市场的时间。 

    (2)数据采集。对于数据采集部分,由于所采集的对象的不同,可能存在采集时的速度,分辨率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模块设计中,将采集部分独立出来,通过标准的RS232接口与MCU芯片进行通讯。

    (3)无线芯片。无线芯片采用内置IEEE802.15.4协议的Freescale 公司生产的MC13192芯片。图1为MC13192芯片引脚图。



图1    MC13192芯片引脚图


    图2是典型连接示意图。

    CE:SPI端口控制线,MCU输入低电平信号使其有效;

    SPICLK:MCU提供给MC13192时钟信号,数据的输入输出开始发生在SPICLK脉冲的上升沿,在下降沿结束;

    MOSI:数据从主设备(MCU)输出,进入从设备(MC13192);

    MISO:数据从从设备(MCU)输出,进入主设备(MC13192)。



图2    MC13192芯片与MCU连接图


    3.2   电路设计

    图3是原理图及线路板图。

 

图3    原理图及线路板图

    3.3   无线传感器节点测试



图4    无线传感器节点模块测试

    (1)测试实验

    利用超级终端软件对无线传感器节点模块进行必要的通讯测试如图4所示。
将两个无线传感器模块分别通过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对无线模块的性能进行测试。对RS232接口进行必要的设置(速度38400B/s、数据位8、奇偶校检无、停止位1)

    (2)测试结果及分析

    ① 无障碍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无障碍测试时通讯距离与功率关系图

    ② 穿墙测试结果

    这里墙厚为20cm,测试结果如图6所示。节点的接受功率平均降低约-11dBm。



图6    穿墙测试时通讯距离与功率关系图

    ③ 复杂情况下的测试

    在有过多障碍物的情况下,包括穿越几堵墙和在通讯道路拐角过多的情况下测试,发现通信质量很差,出现数据包丢失和连接失败的情况。在实际的应用和测试中,为了得到良好的通信效果,应尽量缩短通信距离和保持通信范围的空旷。另外,可以从天线方面着手进行改进设计,增强灵敏度,从而提高通信质量。

4   实际应用

    通过本文中无线传感器模块的设计与实际的制作,我们将它们应用于“无线燃气抄表系统” (图7),项目已通过甲方的验收并得到甲方的好评。



图7    无线燃气抄表系统

    在项目中每户家庭中的煤气表与设计的无线模块相连接,通过一个手持式接受器(类似SINK节点),在楼宇间移动过程中进行燃气数据的收集;然后将手持机拿回基站通过RS232的下载数据线,将采集的燃气数据下载到服务器中,以备数据的后续处理。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通过各楼层节点的广播来激活楼层比较高的节点。并通过接力的方式将各户的燃气数据下载到手持机上。其数据收集的具体过程如下:

    (1)手持机发出激活命令;

    (2)无线燃气表节点被激活;

    (3)每个无线燃气表节点分别延长不同随机倍数的时间段T后,发出通知信息,告知手持机自己被激活;

    (4)手持机建立激活无线燃气表节点表;

    (5)手持机对激活节点表中的无线燃气表节点进行点名通讯,直到表中所有节点的数据下载成功;

    (6)重复(1)~(5),直到小区所有燃气数据下载完成。

5   结束语

    本文设计开发了基于IEEE802.15.4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原型。其中包括基于Philiphs P89LV51RD2处理器和Freescale MC13192无线芯片的传感器节点硬、软件设计开发,并将设计的原型系统应用到“无线燃气抄表系统”项目中。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进一步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 2003, 14(7):1282-1291.

    [2]G.J Pottie, W.J Kaiser. Wireless Integrated Network Sensors[J].Comm. ACM, 2000, 43(05): 51-58.

    [3]李建中,李金宝,石胜飞.传感器网络及其数据管理的概念、问题与进展[J].软件学报,2003, 14(10):1717-1727.

    [4]马祖长,孙怡宁,梅涛.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J]. 通信学报, 2004, 25(4):114-124.

    [5]王东,张金荣,魏延,唐政,曹长修.利用ZigBee技术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9(08):95-97.

    [6]瞿雷.一种新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Zigbee[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1:11-14.

    [7]王权平,王莉. zigbee技术简析[J].通讯世界,2003,101(04): 41-43.

作者信息:

    王  东 ,魏光明(重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50 )

    魏  延(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0047)  

    张金荣(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重庆  400030)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